03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8月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乡村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周培尧

“我长大后要驾驶帆船出海航行……”6岁的涂明荣停下手中的彩笔,郑重地向志愿者老师张玫津“宣布”。大山深处的夏令营里,回荡着他童真稚气的话语,慢慢飘向山外,飘向远方。7月26日是德化县赤水镇西洋村夏令营开营日。这个夏令营非常独特——七名老师,却只有小明荣一名营员。据本报报道,这是德化县多个部门和单位针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联合推出的“网格化+关爱青少年”暖心举措。

一名学生却有七名老师,这样的师资配比乍一听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了解小明荣身居偏僻山村,父亲离家、母亲患有智力障碍的窘困家庭状况后,大家就会心中释然。正如此次夏令营活动的主题“一人一‘夏’ 打开新视界”所言,通过三天包含美术、音乐、心理、体育、象棋、科学等课程的培训,谁能说,这样一个特殊的夏令营不会点亮一位乡村儿童的心,照亮他未来的人生路呢?

这一则令人暖心的新闻,让笔者也不由想起本报另一篇有关乡村教育的新闻报道。上个月初,在距离安溪县城45公里、毗邻永春县的白濑乡下镇小学上寨教学点,举行了一场只有一个老师和四个学生的闭学式,这个简朴却充满仪式感的闭学式同样感动了不少人。一边是七个老师带一个娃,另一边则是一个老师教四个学生,两相对照之下让人不胜唏嘘却也心生感佩。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口流动的加剧已成常态,当乡村空心化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时,面对乡村特殊儿童这个群体,用心用情去关爱他们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

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的现实语境下,处理好乡村特殊儿童群体的成长问题已是绕不开的课题,更已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揆诸现实,当下乡村特殊儿童的关爱渠道还比较单一,除了借助政府和学校等常规路径外,各种社会资源力量还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尤其是在家庭关爱缺失,导致乡村特殊儿童的精神需求被忽视的情况下,面对这个群体更趋多样性的成长需求,让更加专业的人员、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去开展对乡村特殊儿童的关爱与帮扶,就显得迫切且必要。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的健康成长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就此而言,西洋村的这场“一个人的夏令营”其意义也远大于形式。在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地区发展差距等诸多矛盾仍难以短时间解决的现实背景下,乡村特殊儿童的成长问题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真正解决它,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长远的眼光,去构建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教育起跑线公平已成为社会普遍焦虑的当下,对乡村特殊儿童的关爱工作则关系到能否维护教育公平,并最终缩短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因此,面对乡村教育,只有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去守护好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群体,才能最终以人的振兴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经济·财富
   07版:经济·智汇
   08版:09泉州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满堂红”四连冠
   10版:热线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刺桐红
   15版:军 事
   16版:综合新闻
荔枝“刺客”
电影院按摩椅
“不期而遇”涉侵权
乡村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老年病”年轻化
婚俗改革
顺应时势与人心
垃圾遍地,不能全赖游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