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8月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垃圾遍地,不能全赖游客“素质”
□陈一彬

近日,“新疆独库公路变垃圾公路”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反映在新疆独库公路看见垃圾遍地,尤其在停车区、休息站等场所,食品袋、塑料瓶遍地都是。有游客注意到牛羊会在吃草时嚼到垃圾袋。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文呼吁:“请!不!要!让独库公路变成垃圾场。”

新疆的美景,早就闻名遐迩,蜚声内外。从天山天池到吐鲁番,从可可托海到那拉提,人们耳熟能详。风光旖旎的独库公路,纵贯天山脊梁,被评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公路全长561公里,路上的风景,囊括雪山、森林、草原、湖泊、峡谷、丹霞等诸多地貌,被誉为“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可见,独库公路,也不是这一两天才美起来的,早就是众多自驾游爱好者心中的旅游胜地。

那为什么突然曝出垃圾遍地了呢?是游客的“素质”突然断崖式下跌了吗?恐怕并不是如此。问题在于,最近去独库公路旅行突然风靡,吸引来大量游客。7月9日,独库公路通车量达到2.8万辆,超过设计流量的5倍以上。其实只要看网上流出的现场图片就知道,一条本来游客不多的公路,平常开几十公里可能也遇不到几十辆车,现在竟然堵车了——“独库公路”变“堵哭公路”。车辆挤爆了,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所以垃圾的数量也就“水涨船高”了。

人们往往把“垃圾遍地”看作是游客的素质问题、文明问题,但正是如此,无形中常常就掩盖了一些地方在管理与服务上的短板和缺失。在夏天,有些海滩、游泳的景区明明已经跟下饺子一样人满为患了,可是入口却还在不断地放人进去。在旅游旺季,有些高山、峡谷,景区狭窄路段已经产生严重的拥堵滞留局面了,可景区大门依然为游客敞开。无论对已进入的游客还是对未进入的游客来说,此时旅游的美妙体验已经严重下降,科学的做法是对客流量进行限制,可是景区管理部门仍然不舍得暂停游客进场。其结果,就是严重考验了景区的承载能力,导致景区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两个字,就是“透支”了!一边山门大开收门票,一边吐槽“游客素质低”,这就未免有点不厚道了。

我们再来探究管理的细节。事实上,人是规则的动物,很容易接受规则引导和心理的暗示。我们去一个餐馆,看到餐馆里的人吃完了都会收拾餐具,我们往往也就跟着这么干。这并不是我们素质高,而是我们大多数人入乡随俗,骨子里有服从秩序的基因。同一个城市里,一个景区干净整洁,另一个景区脏乱不堪,难道去这两个景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两拨人?或许,那个干净的景区,只是做到了“秩序明了、规则清晰”。一方面,他提供了文明的可行性措施:放置了足够的垃圾箱,设置了明显的垃圾集中点,在必要的位置立着清晰的说明牌。这些都能明显减轻垃圾随意丢弃的行为。另一方面,他在引导游客行为上用了心、动了脑筋,例如,给自行收集、带走垃圾的小朋友,盖上一个爱心纪念戳或者给一个漂亮的冰箱贴。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从天空之境到河南老君山,为什么近年来登上热搜的网红景点,常常爆火之后没有几天,就会曝出“垃圾遍地”的新闻?原因就在于,这些景区原本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根本就跟不上网红之后的人流。

无疑,旅行一定要强调旅游文明,每个人都应该带着“素质”上路。在人们追寻自然美景的同时,应爱护自然,尽量不乱丢弃垃圾。但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于景区管理与服务,同样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绝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遗产,都应该配备上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

3 上一篇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经济·财富
   07版:经济·智汇
   08版:09泉州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满堂红”四连冠
   10版:热线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刺桐红
   15版:军 事
   16版:综合新闻
荔枝“刺客”
电影院按摩椅
“不期而遇”涉侵权
乡村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老年病”年轻化
婚俗改革
顺应时势与人心
垃圾遍地,不能全赖游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