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以下称《规定》),《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说“不”将实现有法可依。事实上,在泉州,手机禁止带入教室早已是许多学校不成文的规定。
手机,指的是智能手机,可以说,这是这一代家长们的新问题。智能手机的普及不过十多年,几乎与现在的孩子同龄。现在的小孩,不再只是互联网一代,而是移动互联网一代了,他们几岁大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熟练地刷手机、看动画、拍抖音。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闹得厉害,家长只要给他(她)一个手机,立刻就安静了。此时此刻,手机就像一个“安慰奶嘴”,几乎可谓是“养娃神器”。
孩子该不该拿手机?在一些家长的眼里,这似乎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诚然,手机具有的毛病众所周知,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引发的悲剧也数不胜数,但手机也是“学习神器”呀!仍然有些家长心存幻想,舍不得手机的“有利”一面:手机定位方便、联络方便,在保障孩子安全上有很大作用;手机记录影像方便,保存音频方便,可以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手机复制学习资料方便、搜索查阅材料方便,真是一把学习的“利器”……所以,这些家长的态度就模棱两可,变得很可疑:他们反对学校“一刀切”,他们希望学校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管住学生,不要让他们玩手机,另一方面,推动学生,要让他们把手机变成学习“利器”。
对于“安慰奶嘴”,每个人都懂得,孩子不能一直叼着“奶嘴”生活下去,需要进行“断奶”。然而对于后一种“有利有弊”的辩解,就很难说服了。人们总是主观上忽略了困难,却对希望怀抱幻想。可是,有没有想过,一年手机出货量几千万部,又有几个成年人自制力超强,通过刷手机取得了杰出成就?事实是,多少成年人手机追剧追到废寝忘食,多少成年人刷手机到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成年人明知利害尚且如此,又何况懵懵懂懂的孩子?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当今的智能手机,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利器、科研的利器?但就笔者所知,不少取得成功的人、不少成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每天都是有相当长的“脱机时间”的。
所以,严禁孩子课堂使用手机,应该成为一种教育上的新共识。千万不可以再扭扭捏捏,又想要马儿跑,又想要马儿不吃草,这种“完美主义”的思想千万要不得。当然,现在《规定》施行,孩子该不该带手机进课堂,都有法可依了,规矩就是规矩,本不需要再争论。那为什么笔者还要强调这种“共识”呢?其意义在于——手机“有限使用”,约束的不应只是课堂,约束的也不应只是孩子。你不能一边要求孩子不要刷手机,一边自己刷个不停吧?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读书、学习的区域频繁使用手机,乃至随意用手机娱乐。正人先正己,要做好孩子自觉抵制手机的榜样。
手机“有限使用”应成基本共识,其意义还在于,人们还应该认识到,我们规定孩子在学习的场合必须“有限使用”手机,那么,如果孩子们反问我们,你们大人在工作的时候又如何呢?刷手机耽误工作的情形,我们平常也经常遇到。最离谱的是,有时候我们甚至能够遇到一边开车一边打游戏的司机,这可比课堂用手机危险多了!事实上,我们还应该有这么一种共识,无论是医院的医生、学校的老师,还是各行各业的窗口、各种工作的场合,手机同样应该是“有限使用”的。别给孩子立了规矩,却忘了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