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但总是充满期待”,盲盒就是凭借这种不确定带来的惊喜,近几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一些社交媒体的视频创作者也乐此不疲以“开盲盒”为主题创作内容,吸引人眼球。但你听说过“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吗?(8月2日澎湃新闻)
这两年,各种盲盒确实很流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盲盒都是“正经盲盒”。以过去媒体曾曝光过的“快递盲盒”为例。听起来让人颇为心动,实际上却存在不少问题。比方说这些快递到底是从哪儿来的?真的是“无人认领”吗?商家有权变卖处置吗?而且根据不少消费者反馈,其中并没有啥有价值的东西,不排除这些“盲盒”原本就是商家伪造用来圈钱的。
现在快递盲盒的风头刚过,行李箱盲盒又粉墨登场。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从报道来看,这种正在二手交易平台和视频分享网站上崭露头角的新式盲盒,应当也不是什么“正经盲盒”。
首先,还是来源问题。据称,这些行李箱有的是长期滞留在机场、火车站无人领取的;有的是租客因无钱缴纳房费,抵押给房东的;还有的说是从学校流转出来的学生不要的行李箱。可是数量如此之多的行李箱,真的都是“无人认领”或被主人故意遗弃的吗?显然不太可信。没人知道它们准确的来源,也无法确定它们会不会是别人不慎遗失甚至是被盗的私人物品。如果是此类物品甚至是赃物,那显然不能拿来当作“盲盒”兜售。
其次,就算是真是在机场、车站或是出租房里暂时“无人认领”的遗失物,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随意处置,或者是随随便便就拿来挂网销售牟利的。如律师所言,买卖无人认领的行李箱盲盒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从物权角度来看,在航空公司办理托运的行李显然是有所有权人的,在未经所有权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出售其行李箱,损害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当然,作为房东也无权直接变卖租客的留置物。
由此可见,如果是来路不正当的“行李箱盲盒”,这样的便宜还是不贪为妙,况且还不一定就是“馅饼”,很可能却是“陷阱”。如果商家是以暧昧的“女性行李箱”或可能开出贵重物品作为噱头和诱饵,那也就涉嫌欺诈销售了。
总之,“行李箱盲盒”的水很浑,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还是不要轻易去趟。此外,对于此类真实性、合法性均存疑的“另类盲盒”,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有关平台更要严格把关、及时清理,别让它们成为销赃渠道和“割韭菜”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