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末伏未至,燥热仍是“主调”,时节转换,人们的饮食随之有所调整,依循“燥则润之”的食补原则,此时可以选吃不同颜色且具有去燥之效的食物,或是挑几样药食兼用的食材来烹调润燥药膳,既能利于防燥,也有助于补养脏器,并能为迎接秋天到来做好能量与养分的储备。□本报记者 陈士奇/文 CFP/图
各色食材
有不同附加功能
有别于盛夏之时的湿热天气,伴随节气的更迭,立秋后的天气会逐渐变得干燥起来。此时为抵御燥热感的侵扰,在饮食方面,可通过吃些具有去燥功效的食物来帮助身体缓解不适感。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的荤素食物,如何才能准确选到利于身体去燥的食物呢?在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陈斌看来,不妨利用“辨色”的方式来进行挑选,尤其可选择白色、红色、橘黄色的食物,这些颜色的食物皆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去燥。陈斌介绍说,以白色食物为例,这其中不仅包括有应季上市的鲜材,如梨子、甘蔗、柚子、冬瓜、白萝卜、莲藕、百合、银耳、山药等,也包括有豆浆、酸奶等白色“流食”,如鸡肉、鸭肉等含脂量较少的白肉禽类,以及文蛤、扇贝等白色贝类,这些荤素不同的白色食物,在食用后不单能帮助身体防燥,还能起到补养肺脏的作用。同时,适当在迎秋时,去选食一些橘黄色食物,如柑橘、橙子、柿子、芒果、南瓜、板栗、小米、胡萝卜等,也有利于身体排解燥热之感。不仅如此,在泉州市正骨医院副主任中药师魏培鹏看来,从中医角度分析,在夏秋两季交替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会逐渐减弱,相应的,阴气会渐渐增强,受此影响,不但肺脏会容易受损,人的脾胃也会变得愈加脆弱,此时吃些橘黄色食物,恰好也能在帮助身体去燥的同时,也兼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此外,适时吃些红色系的食物,如番茄、石榴、山楂、葡萄柚、草莓、红心火龙果、牛肉等,则会起到不错的去燥效果,并能在防治上火、养护心脏等方面起到辅助食效。
入秋后的燥,不单会给人体的脏器带来或多或少的损伤,也会对直面外界的皮肤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刘壹錞建议,在初秋时,也要多吃有利于润燥养肤的食物,尤其是内含丰富水分、膳食纤维、果酸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食物,一些新鲜的暗色系浆果,如蓝莓、黑莓、树莓、樱桃、醋栗、葡萄等,在被人体摄入后,既能有效帮助身体生津、去燥,也能缓解因秋燥而触发的一些不适症状,如口舌生疮、皮肤干燥、咽喉肿痛、便秘等,还能有助于促进消化和维护胃肠的健康。此外,刘壹錞认为,在秋季到来后,也别忽略一些绿色系食物的重要性,适时去吃一些猕猴桃、生菜、茴香、丝瓜、黄瓜、油菜、莴笋,在满足身体日常营养和水分所需之余,也能帮助身体解燥、降火及润肤。
虽初秋时节宜食的防燥食物丰富多样,但也有一些容易给身体“拱火”的食物,在此时应该少食。对此,魏培鹏提醒,由于“燥”为秋季主气,且燥易伤津,饮食上要尽量避免过多食用辛辣、肥腻的食物,同时,一些用来调味的食材,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亦可相对减少用量,以免助长体内燥气滋生,既加剧人体津液的耗伤,也容易引发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大便干结等不适症状的产生。
清补药膳 养肺止咳护肝肾
由于近期还未出伏,此时想要通过烹煮药膳来帮助身体润燥,既要依循“清补”的原则,也需要对“症”而食。对此,陈斌介绍说,如感燥热伤及肺脏,就适宜选择用雪梨来搭配桑叶、杏仁、沙参、浙贝、冰糖等一起来炖汤,或是在炖煮鸡汤时,加入百合、罗汉果、杏仁及陈皮,又或是把百合、款冬、陈皮、冰糖等食材相搭煮饮,借由以上几种不同的食方,能对受损的肺脏起到养护之效。如果是因燥而引起肺咳,则可以在炖汤时,适量加入石斛、海底椰、枇杷叶、川贝等食材,借此也能让炖出的汤品起到润肺止咳之效。若是由于燥而感到胃脏疲软、倦怠,可选择以下几种做法来帮助缓解,譬如将梨子、荸荠、鲜苇根、麦冬、莲藕混搭一起煮水服用,或是取芝麻仁、白米配与冰糖一起调饮,又或是用太子参、麦冬、石斛、莲子、蜜枣等食材搭配猪瘦肉同炖制汤。当肝肾被燥气侵扰时,可以在炖煮鸭汤时,添加一些枸杞子、黄精、淮山、沙参、玉竹及芡实来增补肾养肝的食效。另外,如是身体出现有皮肤干燥、心烦气躁、口干舌燥等不适感时,亦可在炖粥时加入几款可食药材,如天门冬、麦冬、玉竹、沙参、麻仁等来辅助改善。
此外,遵循应季而食的原则,在入秋后,还可以选择一些时令花材来调饮制食,这样做同样也能辅助身体去燥。对此,陈斌推荐,具有润燥养肺之效的桂花,能防燥养肤的茉莉花,会清热除燥、平肝明目的菊花,可清热解乏和健脾和胃的玫瑰花,都是适宜在入秋食用的降燥花卉。除了可以将这些花材加入热菜、糕饼、汤食中作为配料使用之外,在陈斌看来,较为简便的食用方式,就是将这些花材拿来冲制花茶,调饮时,用蜂蜜来取代糖块为花茶进行调味,因为有了蜂蜜的加入,能在为花茶增加甜度之余,为饮品附加上清热补中、解毒止痛及润肺养肺的食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