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制定《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明确规定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但调查发现,仍有店铺在变相经营售卖相关食品,仍有不少消费者青睐此类“镀金食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金之风”卷土重来。看起来金光闪闪,听起来神奇有趣,甚至还有“有益健康”的商家宣传,让“镀金食品”俨然成为高档、华贵的代名词,十分畅销。一些商家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巨大商机,花样翻新地用各种话术对“镀金食品”进行包装宣传、销售。使不少消费者因为好奇或追崇奢靡之风而落入“镀金食品”陷阱。
实际上,金银箔粉并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会原样排出体外,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过大过多的金箔反倒可能伤害肠道黏膜,过于微小的纳米级金粉则可能滞留在消化道黏膜内,伤害健康。而如果是假冒伪劣的“镀金食品”,因混有其他不明杂质的重金属、色素等不良物,食用“镀金食品”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然而,普通的食品中简单加上金银箔粉,立刻改头换面,身价百倍,不仅激发了商家不断研发“新产品”的逐利驱动力,也无形中助长了浪费、豪奢、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与简约、环保、健康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以及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但由于监管手段跟不上,违法链条长、手法隐蔽等因素,导致处罚力度和威慑力受限,“食金之风”依旧。
一言以蔽之,生产销售“镀金食品”不仅是违法行为,食用也隐藏健康风险。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监测,依法查处违规生产、销售“镀金食品”的从业人员,并以案释法,解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传播营养健康知识,全方位遏制“食金之风”蔓延。消费者则要提高法规水平和健康常识水平,理性消费,自觉抵制畸形和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与习惯,“食金之风”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