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上传一张某地苏氏宗祠照片,其上记载苏炳添为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二十九代孙,随后,“苏炳添是苏轼后代”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指出“恐怕苏炳添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事儿的人”。
有网友调侃说:怪不得苏炳添会成为新的“亚洲飞人”,人家老祖宗苏轼当初跑得就很快,要不怎么会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诗句呢?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苏炳添应该也很会写诗才对啊,所以调侃终究是调侃,千万不能当真。
而被媒体曝光的某地苏氏宗祠,却把苏炳添是苏轼后人这件事当了真。媒体记者经过多方采访求证,基本可以确定,这完全就是一件牵强附会、自作多情的事情,这个被曝光的某地苏轼宗祠,本质上还是为了“傍名人”,以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问题就在于,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傍名人”,最后可能只会给世人留下笑柄,并不足取。
不仅如此,正如有网友所说的那样,“恐怕苏炳添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事儿的人”,这说明此事不但无法给苏氏家族增光添彩,而且也会损害苏炳添作为国际著名运动员的形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苏轼是古代的名人,而苏炳添是当代的名人,生拉硬扯地把两者联系在一起,那么在一种名人效应的影响之下,可能会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让很多人真的把苏炳添当成了苏轼的后代。这不仅是在开苏炳添的玩笑,也是在开历史的玩笑。
这个地方的苏氏宗祠把苏炳添认作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后代,和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傍名人”之风十分相似,似曾相识。其目的都是为了借助名人来吸引眼球,获得社会的关注。只不过前者可能只是为了光宗耀祖,向世人标榜苏氏名人辈出,而后者则往往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关,是为了发展地方旅游经济。
但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应该以真实为最基本的出发点,都应该远离凭空虚构、牵强附会,否则不但会引发世人的质疑和耻笑,而且最终的结果,也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比如有些地方以历史上某个名人的故乡自居,然后围绕这个名人开展一系列的规划和建设,结果最后被专家学者打假,被公众所嫌弃,最初的愿望自然也就落了空,徒留笑柄。
谁有名就傍谁,谁有名就攀附谁,这样的做法真的很不好,这样的社会风气,也应该被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