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风轻云淡,是诗人刘禹锡笔下“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的人间胜境,也是诗人翁森笔下“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的读书好时节。
秋日读书,宜早宜晚。
晨起,推开阳台的窗户,微风扑面,风里裹着露珠的沁凉和桂花的幽香,令人倍觉神清气爽。这个时候的头脑最是清朗,思维也更加理性,无论读什么类型的书,效率都会事半功倍。我喜欢在早晨读世界名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小仲马的《茶花女》还有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都是我的最爱。这些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巨作,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头脑。
晚上,夜色是温柔的,也是丰盈的。透明的月光扑到窗前,携带着花的清新和草的清鲜,从窗户的缝隙里流淌进来,空气是柔软的,心也是柔软的,索性打开窗子,倚着这一方月色读诗词雅集。读唐诗的春风十里,秋月寒江,读宋词的半生烟雨,半世繁华;读元曲的柔柔暖暖,潇潇洒洒;也可以读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浪漫灵动。在这样美好的秋夜,与一首诗词邂逅,像久别重逢的故人,有着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不仅可以多闻见广,还能修身养性,毕竟是“若有诗书藏于心”,才能“撷来芳华成至真”。
秋日读书,宜室宜外。
在室内,煮一壶茶,点一支香,与书为伴,沉浸在淡淡的墨香和幽幽的茶香中。外面的喧嚣与我无关,世界的嘈杂与我无关,只要书在身边,心就是安宁淡然的。这样的悠闲时光,当然要读一下优美的散文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间系列最是应景,读《人间草木》,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身边的花鸟鱼虫,从作者笔下读懂世间的百态清欢;读《人间滋味》,从一道道食物里打开温情,不论是高邮的鸭蛋还是老北京的萝卜菜,都溢满了对故乡的眷恋,落叶归根之情,谁都没有例外;读《人间有戏》,如一汪清泉注入心田,每一位戏曲人物在汪先生的笔下,都有一个饱满的灵魂。都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读书的意义呀。
在室外,搬一把摇椅坐在桂花树下,开启一场读书盛宴。细细碎碎的桂花,在和煦的秋阳里泛着微光,在清爽的秋风里漾着幽香。仰头,有南飞的雁群,侧耳,有秋虫的低语,这大抵就是岁月静好的样子吧,有阳光清风,花香虫鸣,有文字墨香。此情此景,倒不拘泥于哪个类型的书籍了,乡土文学也好,奇幻文学也罢,甚至连平日里读起来晦涩难懂的《易经》,都能耐着性子逐字阅读下去,领悟一番新滋味。
有诗云:“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秋天,莫徘徊,莫虚度,抓住眼下的好时光,选一本书,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