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临溪濯足
□黄炳坤

我来东坑,一半的光阴都随公卿溪流走了。

时序已过仲秋,但天气好像还停留在盛夏。太阳强烈,万物明亮,处处洋溢着夏天的灿烂。

这个时候,最好是寻一处深林幽泉,临溪濯足,掬水在手,清爽至极。

东坑,就是这样一处清凉境地。

山村更多地受到季节的偏爱,热烈的阳光在这里却温和了许多。一进入村口,古柏森森,香樟如盖,一阵阵凉风拂面,顿觉舒爽。峡谷中的水声哗哗作响,闻水声寻去,溪水潺潺,清冽见底。

公卿溪穿村而过,信步繁花点缀的溪岸小径,沿途流水淙淙,小桥悠悠。两侧山峦相挽,山头相望。层层叠叠的茶园青翠碧绿,一垄垄如山墙般的淮山树藤郁郁葱葱。民舍或依山而筑,或傍水而居。村道干净平坦。梯田,菜畦,阡陌,蔬果葱茏,稻谷金黄,农家收割正忙。驻足于此,人间的烟火味扑面而来。

清新的山村景致让人赏心悦目,然而,乡村的传统建筑更引起我的兴趣。

溪畔那座由闲置的民居改造而成的书院尤引人注目。书院房间的家具,全用原木手工打造,纹理清晰,卯榫契合,在怀旧的痕迹中,摸得着流逝的光阴。空间的布局同样考究,厅堂,厢房,露台,天井,删繁就简,因地制宜,质朴而不乏匠心。厅墙上楹联挂壁,书香缭绕。回廊幽径,花木芳香四溢,阳光满屋。书院集农耕、读书、居住于一体,将闽南民居古朴的要素隐约于内,当下流行的风格彰显于外,一切都以其原生态的面貌展现,厚重质朴,沉静谦逊,是铅华洗尽后的返璞归真。书院主人践行耕读相宜的生活方式,以“书院+茶道院+茶香人家+自然农法基地”模式,种茶又耕心,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路边白墙黛瓦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屋内摆设八仙桌、太师椅,厅堂龛台上书“睡觉居”。朱漆厅柱上鎏金对联“睡中有梦梦关家国事,觉后明心心念天地人”“睡里梦知天下事,觉时心应古人风”,充满了智慧和哲思,足见肇建者的底蕴与情怀。

村里不少民居都有一个雅致的名字,“种茶人书院”“三人行古工坊”“德馨居”“金兰居”“慈济堂”……名简意丰。回望这些朴实恢宏,文气浓郁的建筑,怎么也无法将其与偏远的山村联系起来。

实际上,我工作的学校就在近旁,曾经多次来过这个村子。暌违多年,在我的印象里,昔日静寂、黯淡、芜杂的东坑,今天看来竟是另一番蓬勃的景象,顿感熟悉又陌生。

沿曲直自然的溪道溯流而上,穿绿树,过扶苏翠蔓,步移景换,或山峰挺秀,或花园亭榭,不一而足。在村尾,一股溪流从山谷间潺潺流出,水清且浅,细石历历可见,让人心生欢喜。

脱去鞋袜,挽起裤脚,赤足下到水里,清凉透彻之感如醍醐灌顶。水是温柔、明净和活泼的,婉转地在脚上抚摸,那么温柔那么细腻;细碎的鹅卵石轻轻地抵着脚底,痒痒的,很舒服很惬意。苏东坡说,人生有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一就是“暑至临溪濯足”。在闽南的秋日里,临溪濯足洗去的是烦躁,也是一次清新的心灵之旅,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3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4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5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6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7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8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9版:评论·观点
   10版:都市·社区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教 育
   15版: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每日佳句
九十九溪谒英魂
秋凉有声
临溪濯足
小院里的树葡萄
母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