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道别?
写下这行字时,我才细细考虑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从我记事起,就在渐渐地和一些事、一些人道别。
小学时,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道别。那天,母亲打来电话,我听着大人们通话的内容,隐约意识到奶奶的病情似乎又恶化了。母亲把我接去奶奶家,小区楼下却与以往的景象大相径庭。布满花圈的灵堂、低声的哀乐……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不真实,却又真切地宣告着“死亡”二字。奶奶躺在冰冷的木板上,亲人们围在她身边,大人领着我站在奶奶身边告诉她我来了,年龄尚小的我面对这样的场景,手足无措。亲人们用尽全力喊着她,希望她能在这人间多停留片刻。我知道奶奶听得见,我也似乎听到她用仅存的模糊意识喊着她给我起的小名,我鼓足勇气想要去回应。但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似乎在拉远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愣在那里,如鲠在喉,始终没叫出那声“奶奶”。
那时,我理解的道别,是亲人刻意回避的话题,是孩童无法直面的恐惧,却是即将离去的人最珍视的一句来世再见的承诺。
去年,我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新生报名那天,虽然家离学校不远,但父亲坚持送我到学校。我与前来接应的学姐一同迈入校门,那时人群嘈杂,我紧跟着学姐,生怕迷失在人群中。安顿好后,母亲告诉我,父亲一直在校门口看着,直到看不见我的背影才离去。后来几次返校,父亲都会亲自送我到校门口,但我总急于坐上学校的“小白”赶往宿舍或教室。每一次我总在母亲的留言中得知,父亲一直在目送我的背影,直至我遁入人群,才慢慢离开。母亲埋怨我,为何不回头与父亲挥手道别?我说,太远了,我看不清他在哪里。但我心里清楚,那只是我不愿道别的生硬借口。不管什么时候,父亲会在熙攘人群中找到我的身影,我怎会看不清他在哪里?是碍于向家人表达情感时的扭捏,还是害怕望见他们逐渐苍老的样子和写满担忧的眼神?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在我成长过程中慢慢清晰吧。
后来,逐渐长大后的我理解的道别,是默不作声的悄然离场,是不愿开口的难题,却也是渴盼的简单回应。
人生的列车缓缓往前,在默无声息的告别中,我长大了。我更加体会到来自家人无私的爱与陪伴,他们希望我快快长大,但又害怕我长大;我也希望我能快快长大,但也害怕时间太快,快得我来不及表达难以言表的爱。人生终将还会有不同的道别,我只知道,他们会在我背后凝望,而我在下一次也将学会回眸回报以微笑。
(作者系泉州师院外国语学院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