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慢生活”“原生态”为文化标签的泉州古城,近年来正通过各种各样的修缮保护,延续着古城的烟火气。
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一幢幢传统历史建筑映入我们的眼帘,不经意的一个抬头,一只只屋檐的滴水兽、一对对喜上眉梢的喜鹊、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无不是传统技艺匠心的呈现,“修旧如旧”让古城焕发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亲切感。当我们驻足在这些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面前,怎么忍心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呢?那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或者社区阿姨们,拿着蓝色的夹子穿梭在巷陌之间,捡拾零星的垃圾碎片,成为古城最美的“美容师”。
在泉州古城街巷中,藏着或隐或现的古水道,这些用石头堆砌的一条条排水道,是古城的水利系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管道老化影响排水成为巷内居民的心头病。但古城“美容师”用旧材料重新修葺沟渠,仿照旧时工艺和手法,打造成了泉州古城特有的符号,让涓涓流水重新焕发活力,淌过颇具烟火气的古城巷陌。
近两年来,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借地绿化的因地制宜的方式,“古城植绿”让住在古城街巷内的居民享受到“绿色福利”。一大批古朴、清幽、雅致的口袋公园“嵌入”巷陌。如果你在古城流连久了,有点累了,不妨到南俊路北段具有闽南风格的“小埕院”,或是古榕巷与许厝埕交汇处的“出砖入石”公园,或是模范巷的小山丛竹公园休息,偶尔还能遇到和住在附近的阿伯、阿嬷,闲话拉家常。
夜幕降临,这座千年古城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之下,焕发新的活力,这里“水清、河畅、岸美、景美、宜居”,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泉州申遗成功,这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荣誉,更是对传承保护的责任担当。作为泉州的一分子,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这座千年古城在不同的历史时空,持续散发独特的魅力。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