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和惠女,这两张靓丽的文旅名片,墩中村同时拥有。居住在墩中村里的女主人们都是地地道道闻名遐迩的惠安女,而村子东侧,就是网红打卡地惠女湾。秘境般令人神往的惠女湾,有美丽的蓝眼泪,有古海底森林谜踪,还有明代妈祖庙潮显宫,而古早时抬妈祖神轿祈雨的妈祖埕则位于村子里。
早年间每逢元宵节,潮显宫总要举行盛大的乞龟仪式,村里人都希望能乞到好兆头。“摸龟头盖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游客至今仍能从村中老人津津有味地念诵着的这些好字好句中,想象当年乞龟仪式的盛况。
早年生产力落后,十年九旱的墩中先民无奈只好在妈祖埕上请神祈雨以求精神安慰。祈雨之前,礼聘前来的道士,先行斋戒,卜杯选择了庚、辛、壬、癸日,在妈祖埕修筑了祈雨坛。坛设三级,高二尺,阔一丈三尺。坛筑成之后,只见道士在白色绢布上方画了一条左视的黑鱼,周遭围以十星,鱼之下方画了一条龙,龙下流水,水里一乌龟左视,口吐黑气。
祈雨当天,八个体格健硕的村民从潮显宫里抬来妈祖神轿,前后簇拥着八位着北宋仕女妆的女孩,她们挽着高高的发髻,穿着粉红色的衣裙,手执彩灯、绸扇、笏牌、宝剑、法器等道具,神情虔诚而妩媚,随着轿夫的节奏,款款而行,水袖翩翩,裙袂飘飘。祈雨的队伍浩浩荡荡,前有唢呐锣鼓手和彩旗衔牌仪仗队开道,后有腰鼓乐队壮行。神轿中的妈祖身着蟒袍,凤冠头饰缀满珍珠,天庭威仪非同寻常,信众无不折服膜拜。
到祈雨坛前,道士引导众人三伏拜九叩首之后,抑扬顿挫地诵读着祈雨祝词。诵毕,十组青壮年手执火把,依序自村间呐喊奔至坛前,分别绕神轿三匝后立定,全部会合后,以火把齐掷向坛前事先堆柴淋油的十米高三脚架,随之道士吹起震天响的法螺,信众集体跪拜于坛前,三脚架的冲天火光,霎时照亮了突然变得昏暗沉沉的天空。
以现代人的视角,祈雨当然为荒诞不经之举。两千多年前的荀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老人家早就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大意是,乞什么雨?不祈雨,雨也一样要下!但村中遗老却信誓旦旦地说,往往祈雨之后不久,豪雨常常就真的黑天暗地下个不歇。这其中究竟有没有因果逻辑关系,恐怕得由妈祖天后与荀子先哲去开一场公开的电视辩论赛了。
但村人显然真心信服,是妈祖的神助,解除了他们的大旱巨灾。矗立于妈祖埕的甘雨亭就表达了村人的崇敬之情,有甘雨亭上所撰的碑记为证:“……光绪间惠邑苦旱,里人扶辇妈祖金身驾幸祈雨,未几天降甘霖民瘼立除。乡里感激涕泗,遂名其地曰妈祖埕,置亭以志恩仰,兼利路人避雨憩凉之便……”
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昌明,国泰民安,勤劳勇敢的惠安女已依靠好政策建成了富饶美丽的新家园,正如那句乞龟民谚所祈求的,她们都摸到了龟身大翻身了。在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引导下,妈祖信仰也已旧瓶新酒,日益发展成为健康向上的民间信俗。
乡村名片
墩中村
惠安县净峰镇行政村,经济发展强劲,文化底蕴丰富,惠女湾文化旅游建设方兴未艾,潮显宫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传承弘扬妈祖文化历久弥新。是惠女服饰代表之乡、泉州市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