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都会品尝到美味的蚵仔面线。
蚵仔,又名海蛎,或海蛎子,或牡蛎,是海洋中常见的贝类,蛋白质含量很高,而脂肪较低,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蚵仔,一般只有五个腮,而老家却与众不同,个头不大,但比其他海域生长的蚵仔多两个腮,是老家为之自豪的“七耳珍珠蚵”。因煮汤后,状似牛奶,故享有“海底牛奶”的美誉。蚵仔,营养甚佳,可要品尝到,不是那么容易。
把蚵仔从海上搬到餐桌上,可真得费些周折。首先得讲究天时,再参考讨海常年经验,估计蚵仔肥了,即可等退潮下海去。工具一般一人配两个网袋一根扁担,扁担是木质的,一头套紧个呈剑头形的铁具。徒步到自家海地后,稍微准备一下,便可开工。先是两手合围攥住某块长满蚝壳的石板一端,硬硬从黏稠的海泥拔出来,放在网袋,然后一手按住石板上端,另一端挨地,另一手紧握住扁担中段,带剑头一方向下,往蚵壳粘在石板上的底座靠近,让扁担随手腕上下移动,像削铅笔一样,这样大小蚝壳便滚落下网。一块削完,再找一块,以此类推,直到两个网袋装满。这等功夫,极耗人力,即使是年轻人,不到片刻则腰酸背痛,不由嚎嚎叫苦。来时轻松,回去又有苦受了。一担生蚵肩挑回去,一路消它几歇,到家两个肩膀磨麻了。
稍作休息,继续开工——剖蚵。剖蚵,是慢细活。若是不言不语,一心一意剖着,最快也得二十来分钟一碗。
也许天公在上,看得到老家讨海人的辛苦,才赠予老家的蚵仔,多两个腮,且别有一番滋味呢!
农忙时,谁顾得讲究吃呢,也就现剖的蚵仔,搭配面线。切点姜丝,扔进烫油炸,不久把洗干净且水挤干的蚵仔倒入,翻炒一会儿。见蚵仔边起皮了,再倒进些清水煮。待水开了,青菜面线齐放。很快锅盖噗噗直响,掀开后,再往锅里四处均匀撒些炸葱油。那丝丝夹杂各种香味的热气,扑鼻而入,还没下咽,人已醉了。
老家的蚵仔面线做法,几十年没大变化。简洁,但不简单,讲究原汁原味。
以往,都是母亲下锅煮蚵仔面线。现在换由老婆下厨,色味不减,我照旧“嗖嗖嗖”囫囵下肚,最后抿着下嘴唇残汁细细回味:原来都有妈妈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