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因为网络订餐方便又快捷,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于“叫外卖”,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外卖经济”升温的同时,其背后的餐饮浪费现象也不容小视。据了解,由于菜量大、分量足、口味不合等诸多原因,外卖“吃一半扔一半”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外卖”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和“高发区”。如此情形如何破解?
本期嘉宾:廖卫芳、天歌、李英锋
遏制浪费需多方发力
□廖卫芳(职员)
遏制“外卖浪费”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外卖商家要“发力”。外卖商家除了尽到“适量点餐,避免浪费”的提醒外,更要在“小份菜”“小份饭”等方面下足功夫,让消费者能够做到“按需”适量点餐,避免“外卖浪费”。
其次,行业组织要“发力”。相关餐饮行业组织要加强指导,既要督促外卖商家守护“外卖安全”,又要遏制“外卖浪费”,比如强化信息公开和提示责任,补足消费者在外卖消费中信息方面的短板,帮助消费者精准判断浪费的边界。同时,外卖行业还应引进智能化点餐技术,加快普及和完善具有多种选择的供餐模式,更好地照顾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差异化的需求。
再次,消费者要“发力”。消费者在点外卖时要根据自己的食量点餐,养成不贪多,不偏食,不挑食的健康合理就餐习惯,践行“光盘行动”,做一名“光盘者”。切忌存有“我的外卖我做主”的思想,而“吃一半扔一半”,任由外卖造成严重浪费。
最后,执法部门要“发力”。相关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照反食品浪费法的相关规定,既要对外卖商家的“不提醒”进行处罚,又要对消费者的“恶意浪费”行为进行处罚,通过“双处罚”倒逼外卖商家和消费者一起遏制“外卖浪费”。
只要外卖商家、行业组织、消费者、执法部门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遏制“外卖浪费”行为,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外卖“新食尚”。
避免“超必要”点餐
□天歌(评论员)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外卖商家和点餐平台的点餐“隐形套路”,成为消费者超量点餐的幕后推手。
很多消费者会发现,通过外卖平台点餐时,满减折扣、外卖红包、天天神劵几乎成为点外卖时的“标配”,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点得越多越便宜的错觉,于是不少消费者为了凑满减、用红包而“强行加单”,结果多花了钱不说,所点的外卖根本吃不完,最后只能扔掉了事,从而造成大量浪费。
与此同时,一些外卖商家规定起送价最少20元左右,有些甚至达到了50元,点不够分量,商家就不予配送,那么消费者为了凑够起送价,就只能多点餐,结果送到以后,发现自己根本吃不完,浪费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超必要”点餐所带来的浪费。当外卖浪费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也开始倒逼商家和外卖平台积极推进相关反浪费举措。
商家应完善套餐设置、进一步优化菜品,根据点餐人数、类型设置菜品多样、内容丰富的套餐,更好照顾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平台可牵头优化满减等促销机制,避免过度价格竞争,形成良性的商业环境。
落实“反浪费”的法律义务
□李英锋(公职律师)
文明用餐、反对浪费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项法律义务。近年来,多地开展了“光盘行动”,也收获了一定成效。鉴于外卖餐饮消费的发展趋势和浪费问题,“光盘行动”不仅应该覆盖堂食,也应该覆盖外卖餐饮消费。
外卖平台和餐饮商家应依法承担反食品浪费主体责任,对消费者进行正面引导而非反向误导。《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
据此,外卖平台和餐饮商家应向消费者全面严格履行适量点餐提示、建议以及相关信息公示义务,完善餐饮量标识,满足消费者的合理点餐知情权,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文明消费。
《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以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批餐饮商家的浪费案例,产生了惩戒、震慑和警示教育效应。
市场监管部门也应针对外卖餐饮浪费问题加强监管,积极查处外卖平台或餐饮商家未履行防止食品浪费提醒义务以及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等问题,夯实法律红线,倒逼相关责任主体增强反浪费意识,规范营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