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婚姻登记大数据日前出炉。数据显示,杭州初婚年龄推迟,去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8岁、女性27.5岁,与2021年相比分别迟了0.3岁和0.4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姐弟恋”比例连续第三年上升。(2月8日《钱江晚报》)
“姐弟恋”自古有之,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我国,“姐弟恋”在传统婚恋观念里,长期处于敏感地带,曾给不少人的婚恋造成无形的阻碍。如今,“姐弟恋”比例在杭州连续三年上升,这是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恐怕不只是杭州的现象——两年前,一份名叫《中国式相亲之父母篇》的调查报告显示:七成父母接受子女“姐弟恋”。
长期以来,对于“姐弟恋”,我国男性的接受程度普遍比女性高,大多数女性反而顾虑重重,不太能接受。部分女性觉得,比自己小的男性不够成熟,难以依靠,或者觉得“女人比男人老得快”。至于绝大多数父母对待子女“姐弟恋”持反对态度,这却是基于,千百年来我们的社会都流传着“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男大七,抱金鸡;女大一,不成妻”的陈旧观念,甚至还有“女大一,香火熄”等封建迷信说法。
隐藏在那些陈旧观念乃至封建迷信说法背后的,其实是对女性的偏见。这就像过去人们普遍接受“老夫少妻”,却不太接受“老妻少夫”一样,是从旧时代男权社会延续出来的一种观念。这种狭隘偏见的形成,是受了旧社会男尊女卑、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影响。
而今,“姐弟恋”比例连续上升,而且父母也普遍接受子女的“姐弟恋”,这无疑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国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的确,随着女性群体的思想与经济越来越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对于恋爱与婚姻,她们自然也就有了更多话语权、选择权。“女大男小”婚姻明显增多,也表明青年男女在婚恋市场越来越自由。
实际上,幸福美满的爱情与婚姻,与男女双方的年龄谁大谁小无关,只与你情我愿、彼此相爱有关。不必用年龄去限制爱情,不必用年龄去限制婚姻,这才是正常的社会生态。“姐弟恋”的增多,也有助于缓解大龄单身女青年相亲难、择偶难的社会问题,缓解社会层面的年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