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游客刘女士在湖北咸宁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游玩时,不慎将手机掉入700米深的峡谷溪水中。景区工作人员调来了抽水机和发电机,经过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将其手机找回。有网友为此点赞,但也有网友质疑,此举浪费公共资源。您怎么看?
用心服务 赢得口碑
蒲公英:景区为了帮游客找回手机,调来抽水机、发电机,花了8个小时,才把手机打捞上来,这表明该景区真正落实了“游客至上、服务至上”的宗旨。能急游客所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游客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游客办事,作为景区,很多时候就是这些细节打动了人心,赢得了好口碑,也为景区树立了一个好形象。
小飞刀:假如是我们自己的手机掉入700米深的峡谷溪水中,是希望景区找,还是不找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为景区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点赞。实际上,景区也是为自己打了一个广告,毕竟上了新闻,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景区游玩,这影响面已远远超出了抽水找手机的成本。
云上飞:景区能投入这么多时间和人力帮游客找手机,确实出人意料,毕竟景区的做法是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从表面上看,景区的做法有点亏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景区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譬如赢得了游客的称赞、迅速提升了知名度等。作为景区,只有为游客提供“增值服务”,才能赢得好口碑。
兴师动众 得不偿失
吴玲:有句俗话说:“公家丢了金,当作灯草轻,自家丢根针,趴在地上寻。”这是讽刺那些“重私轻公”的自私行为。帮助游客寻找掉入700米深峡谷溪水中的手机,无异于大海捞针。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调来抽水机和发电机,经过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只是为了找一部手机,代价未免太大了。再说,找到的手机还能用吗,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
白帆:为游客打捞手机,不仅得不偿失,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手机作为电子产品,入水后几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去打捞吗?况且手机落水是游客自身原因造成的,应该由其承担后果。景区只需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让游客正确对待手机落水事件,完全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去满足游客的不合理诉求。
周芳元:不慎将手机掉入峡谷溪水中,这是游客自己的责任,需要游客自己承担。景区工作人员大费周折将手机找回,看上去是服务至上,实际上耗费公共资源。这种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事,不应该成为一种倡导的做法。景区不是无限责任公司,不可能事事都要对游客负责,如此,不利于景区的后续管理。
关注长远 理性评判
泥河清心:景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游客打捞手机值不值?两个问题弄清楚了便可迎刃而解。一是游客在景区遇到问题,就近求助景区工作人员,从而把损失降到最小,无可指责。二是景区的服务属性使然。游客在景区游玩,遇到问题,景区有帮助游客的责任和义务。救助行为不能简单地套用浪费公共资源来评判,而应以社会效益最大化来衡量。
梁伟:景区抽水帮游客找手机,引发值不值的热议,说到底还是之前类似的服务做得太少。评判一件事情的价值往往不能仅看表面,应透过现象发现背后的长远意义。一部手机承载着服务理念与公共责任,也是维护游客权利的具体体现。在能力和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景区主动去帮助游客解决问题,这是景区的一种职责,如果因此赢得了游客的信任和口碑,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宣传。
张全林:景区抽水8个小时为游客找手机,这个可以有,但未必有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景区作为经营单位是要讲成本的,如果过多地无收益付出,肯定影响经营业绩,难以为继。如何找到平衡点,一是要在设施上提升完善,尽可能避免意外发生,如在易坠物的水塘、山涧、深谷之处,布设安全网,提高防护水平;二是景区在无过错的前提下应量力而行,而失主理应承担相应打捞、抽水作业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各方利益,体现公共资源使用公平。
下期话题
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批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毒小说”,认为该作品有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情节,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但也有人指出,《水浒传》不管在文学性还是教学上都有着丰富的价值,不能用现代的观念去分析过去的问题。对此,您怎么看?下期茶座,邀您聊聊“清除《水浒传》”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