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多头野生麋鹿出现在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沿海湿地。这是南通如东地区首次出现成群的野生麋鹿。这两年该地区各类珍稀物种的踪迹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当地生态部门监测发现,该地区野生鸟类有54种7099只,其中8种珍稀濒危鸟类共记录到1245只,包括991只集大群的红头潜鸭。(《江海晚报》)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蹄子宽大像牛、尾细长像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它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常常流连在沼泽湿地附近。成群结队的麋鹿到来,让“湿地”变成了“诗情画意的地方”。
紧抓湿地保护,共建生态文明,才有了“湿地”变“诗地”的累累硕果。作为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被誉为“地球之肾”,还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储存了全球40%以上的已知物种。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不断加强立法保护湿地,科学开展湿地修复,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对湿地保护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让“湿地”成为“诗情画意的地方”,需要我们把湿地保护放在心间,以更加坚定有力的保护和修复举措,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机盎然的大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