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3月13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大爱无疆 文明之光
□周培尧

今天的泉州,有一群来自埃及、也门、印尼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洋雷锋”,他们热心泉州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着推动泉州、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本报记者近日走进这个群体,从他们的大爱、行动和奉献中,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互鉴。

在本报报道的这群“洋雷锋”中,有热心公益、积极投身抗疫的埃及商人亨利,有成为“海丝泉州推荐官”的也门人马森,也有热心传播泉州特色文化的印尼留学生陈婷欣……当他们对泉州真挚地热爱并付诸行动,让我们感受到跨越国界的无私情怀时,其中的感动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恰如来自埃及的商人亨利所说:“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这种不分你我的大爱正是对雷锋精神最生动也富有说服力的诠释。

走过60年时间,在变化已成为常态的今天,当雷锋渐渐淡出大众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年轻人眼中“熟悉的陌生人”时,很多人都会问,我们还有学习他的必要吗?这群热心的外国人用行动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当你以善良温暖他人,将“小我”融入“大我”,雷锋精神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逾越了语言与文化的边界,成为一股凝聚人心的力量,闪现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芒。

在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今天,从这群“洋雷锋”身上,我们也重新认识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身处交通发达、网络便捷的地球村时代,“我们”一词已跨越了地域、种族与文化,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但不论其内涵和外延怎么变化,“我们”都是由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我”组成的,“大我”的意义构建离不开“小我”,“小我”的价值实现更离不开“大我”。今时今日,“我们”已不仅是人和人的简单联结,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城市是人的集合。当一个个不分国度、不分种族的“小我”在泉州城汇聚成浩浩荡荡的“大我”时,也就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令人感佩的包容度。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从曾经的“船到城添外国人”“涨海声中万国商”,包容与开放自古以来便深深刻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而今,从这群“洋雷锋”身上,也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让城市文明有序,烟火味、包容性十足,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圆梦之城、幸福之城,城市再现“市井十洲人”的新盛况正由蓝图变成可感可知的现实。

城市是人的容器,也是文明的载体。城市文明不仅体现在为本地市民打造和谐宜居的环境,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上,更体现在对外来者一视同仁的关爱,乃至崇德向善的文化感染上。当包容与大爱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尺,无数个体闪现的文明之光,便会成为城市最有温度的软实力。

城以人聚,人以城兴。一座城市留给人们的感受和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上,更应体现在个体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文明行为上。文明最终归结为人的文明,当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泉州城,并以大爱无疆的精神努力建设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时,这种自发自觉的文明就已成为对泉州城最高的礼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4版:时政·关注
   05版:评论·观点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社区
   08版:热线新闻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智汇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地方新闻
   14版:健 康
   15版:清源 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让“湿地”变“诗地”
倡导环保理念
增加就业公平
大爱无疆 文明之光
让“网瘾老年”被看见
领 跑
13岁借阅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