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4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润饼与干拌面
(CFP/图)

□秦岭雪

(一)

润饼是闽南独有的美食。厦漳泉之外,并流行于东南亚各地。新加坡名店安珍记声言传承四代,马来语也收入薄饼一词。香港尚无有档次的闽南菜馆,但在经营西餐的马来餐厅可吃到聊慰乡思的制品。

润饼的食制不知源于何时。宋人有“春盘”之咏,即是时新蔬果。是否与此有渊源,殆不可考。

首先这是一种季节性的美食,并用之祭祀祖先。 老一辈的厦门人叫作“薄饼忌”。

春天,万物复苏,百草丰茂,蔬菜肥美。或钻出地面,或迎风舒展。阳光下晶莹鲜亮,春雨中润泽壮硕,嫩而多汁。这是春天的赠予,这是春天的呼唤——尝鲜啦,尝鲜啦……

此刻,荷兰豆登场了。而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慎终追远的日子。一家大小从山上归来,吃一餐润饼菜,不仅滋味十足,而且百感交集。

披着一身新绿,穿着长裙的荷兰豆是一个讯号,一种提醒。我甚至以为缺少荷兰豆的润饼犹如唱南曲而不用洞箫伴奏,总不是味道。

润饼应该包什么,实际上并无规范。猪肉、应时菜蔬、豆制品、蛋以至各种海鲜,鱼肉、蚝、虾仁、蟹肉不妨酌量加入。台湾同胞加入红糟肉油面,正如安海人加入炒米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美食有很大的包容性,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石狮楹联家谢文逐君撰句云:“一身外润能容物,五味中和自溢香。”十四个字道尽小小食品包揽陆海的襟怀。

厦门的薄饼以精细著称。各种配料排出来可以有数十碟之多。每次制作,需动员全家妇女精工细切,忙碌三二天。这似乎还保存着孔夫子“食不厌精”之风。

而在泉南,多数一锅烩之。既熟,渐次加入海鲜,另配海苔、糖和花生末。

制作既有粗细之分,食相也就有文野之别。文者,围席恭坐,挨次起箸,铺开饼皮,小心包好,细嚼慢咽,斯斯文文,绝不会有皮破汁流的狼狈。野者,大勺侍候,风起云涌,甚至两张饼皮叠加,双手加持,如鲁迅先生在《两地书》中所形容,说是“像捧着一个小枕头”,任其汁水淋漓,大呼过瘾。另有一种饼皮,烘成厚片,色泽金黄,年壮有牙力者,吃来别有滋味。但近年少见了。小时候喜甜,常常背着大人只包花生末和糖,相信这是许多人共同的美丽记忆。

润饼皮的制作相当讲究,师傅右手吊着个摇摇欲坠伸缩自如的大面团,有节奏地往烧热的平底铁盘摩擦,瞬间饼成,外沿薄而中间略厚,近乎透明而又有柔韧度。此乃吾乡所特有。其他地方,或蒸或烘,都难有“擦”的微妙和口感。因为这张奇特的饼皮,吃润饼还得来泉州。

现在,润饼已突破季节限制成为特色食品,大棚蔬菜借着科技扭转乾坤,随时想吃,都可以得到满足。

(二)

干拌面,如果注意及其绝妙配搭肉燕汤,当可知来自闽中,但早已在泉南落地生根。

大骨熬汤,极为清鲜。煮几粒肉燕,洒一点葱花或芫荽。燕皮乃福州特产,用瘦肉锤成,咬下去有一点韧度,馅是肉末、马蹄。倘加点扁鱼则属上品,这碗汤是“特级侍卫”。我吃肉燕汤喜欢加一点香醋,开胃。

主角自然是面,新鲜,加点碱,小担子上现场细切如幼绳。只是一小撮,对的,也就如小童拳头大小,汆熟,加入自磨芝麻酱、好酱油,一搅一拌,三五口吃完。20世纪50年代上高中时,晚上九点半,算准福州阿伯出动了,往往溜出家门吃一碗。担子就歇在中山路大街上,夜色苍茫,行人寥寥,这副担子却散发出一种暖暖的情意。

干拌面,吃的是那口香,虽曰干却十分滋润,又因为量小,最宜宵夜。

如果是一大团面,甚至是一包方便面,加一大勺花生酱,胡乱搅一搅,虽说也是干拌,却远离了我的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时政·关注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热线新闻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经济·智汇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刺桐红
   15版:军 事
   16版:综合新闻
旋转的茶香(外一章)
小镇的篱笆墙
润饼与干拌面
春树传奇
父亲的嘱咐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