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宣传日的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预防措施,所以接种疫苗对个人而言,是最好的健康投资,可以为健康筑一道“防火墙”,免遭疾病的威胁。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张燕红
为什么要给宝宝接种疫苗
宝宝出生后从妈妈体内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母传抗体),但随着宝宝的成长,在出生6个月后母传抗体逐渐减弱消失,而此时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仍未成熟,孩子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害。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俗称“打预防针”,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让孩子免受疾病之苦,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家长就应该为孩子提供完善的免疫保护计划,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接种疫苗是对抗传染病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手段,能够增强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能建立免疫屏障,从而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疫苗主要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及非免疫规划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推迟接种本身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推迟期间人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预防接种应尽量按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的可以推迟,但尽早补种疫苗。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抗体水平在人体内变化、疾病感染风险、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什么情况不宜接种
接种的疫苗不同,禁忌情况也有所差别,一般存在以下情况不宜接种疫苗:对进行性神经系统患病儿童,如未控制的癫痫、婴儿痉挛和进行性脑病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通常不应该接种减毒活疫苗。孕妇通常不应该接种减毒活疫苗。
以下情况多数暂缓接种:急性疾病、发热>37.5℃者、腹泻。中重度慢性疾病(如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结核病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等。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者。有中重度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
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疫苗是由细菌、病毒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经减毒或灭活制成的,比较安全,但是,疫苗对于机体来说毕竟是外来物质,接种到人体内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应。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或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需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就可以了。对较严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4—5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于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要及时就医处理。
接种疫苗后注意什么
宝宝接种后不要着急回家,要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没有不适后再离开。
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水,注射部位保持干净卫生,不清洗、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接种后应查看接种预约,掌握下次接种疫苗品种和接种时间。
接种后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和就诊。
预防接种是每一位孩子的“健康保护伞”,让他们都得到疫苗的免疫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