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便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生于崇武古城,是个吹着海风成长的少年。现居于高楼的我,每次清晨起床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拉起寝室的窗帘,向远处的大海眺望,一直望到那无尽的地平线。大海于我而言,是相伴的老友,是失意的慰藉,更是充满希望的方向。
小时候,我喜欢前往海边游玩散步,用手抚摸晶莹的细沙,捡拾磨得圆润光滑的石头和形态各异的贝壳;一步一步地踩进朵朵浪花里,感受海水的清冽,时而还能瞥见三两渔船在海上航行作业。那时只顾着玩耍的我,脸颊朝向的永远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待到长大时,我方才主动深入地去了解我身后的这座崇武古城。
这座古城与海相伴、与民相守数百年。海是什么?对于崇武古城和建造它的那个年代的人们而言,或许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不然那个年代的人们,为何要建起这么一座宏大的古城墙,去阻隔自己朝夕相伴、赖以为生的大海呢?这里的人们靠海吃饭,这里的人们向海而生,而城墙,无疑是城与海、人与海的坚硬隔阂。
坐在沙滩上,我独自思索着这之间的关系。不经意间的一望,我看到了那坚硬的古城墙上,竟有残缺破损的一口。我起身向那缺损处走去,凑近些观察这些缺损。这缺损近似圆形,其中的砖块已然破碎断裂,向一旁望去,这样的缺损还有数个。这些缺损的上方,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人们深深刻写下:“日本倭寇毁坏城楼实证”。我方才开始领会曾经那些问题的答案。
这片海,原来不都是那么美好的。明朝时期,海上来了凶恶的倭寇,打破了这滨海小城中岁月安好的宁静,一遍遍地蹂躏着静好的万物,侵扰着黎民百姓。为了守护这座滨海小镇的安宁,为了让子孙后代在静谧中安然成长,为了守卫祖国的海疆,崇武古城建筑群诞生了。由此,海上的倭寇想要再度登岸作乱,须先经过古城和城中人民的考验。
沿着古城墙缓缓前行,我轻抚着城墙上的石砖,感受古城的一砖一石。我无言,古城亦无言,但我们正于无言的接触中了解着彼此。历经风雨岁月,这些花岗石砖早已从刚开采打磨时的光滑圆润变得凹凸不平、粗糙硌手,一块块缺损也正述说着那段艰苦岁月。花岗石本是透亮的,但这些石砖早已变得斑驳暗淡,些许还布满了青苔和淤泥。我的手不免被石砖上的细微棱角轻划,手掌早已变得灰浊肮脏。但这些是风雨的积淀、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崇武古城历经的风雨呼啸、沧桑变幻和世事变迁,也是崇武古城恪守人民嘱托的真实写照。它将继续屹立在此,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始终无声地庇佑着身后的人民。
巍巍古城,屹于海滨,守卫着一方。这座城是太多人的寄托、太多事的写照、太多历史的印证。
(作者系福州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