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做南瓜饼。南瓜蒸烂,加糯米粉,搅拌,成一团糊。南瓜是黄的,糯米粉是白的,揉在一起,成了米黄。又拿出几根葱,切碎,撒进去,葱根是白的,葱叶是绿的,一团米黄糊里,忽然多出一白一绿,星星点点,色彩就丰富了,如苍穹之上,点了星灯。
摊成饼状,平底锅倒入油,待油热后,改小火,放入南瓜饼,“滋滋”地冒热气,“滋滋”地冒香气。热气单纯,是白的;香气不一样,有南瓜香,还有糯米香,这已经够香了,但你的鼻子很容易被另一种香所勾引,那是小葱的香。从锅里蒸腾而出的每一粒空气里,都愿意带着它的香。
给饼翻个身,煎另一面。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南瓜饼遂成。好看,好香,好吃。但朋友盯着南瓜饼,看出了其中的败笔,南瓜饼表面星星点点的小葱,被煎成小糊点了,像一粒粒麻子。
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肉丸子,除了省事与好吃外,它还有一层重要的寓意,团团圆圆。一家家去拜年,也吃了一家家的肉丸子。味道差不多,所不同的似乎只是肉丸子的大小,以及圆不圆。肉丸子都是手工做的,手上的功夫就很重要,心细的人家,会耐心地将丸子搓得圆滚滚,筷子都夹不住。隔壁小虎子帮他奶奶炸肉丸子,手里握一团肉糜,大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另三根手指用力一挤,就挤出一个肉丸子了,快得很。但我们都瞅出了他家肉丸子的毛病,每一粒肉丸子,都拖着一个小尾巴,跟他的名字一样,我们就取笑他家的肉丸子叫小虎子牌肉丸。
我吃过的饼或丸中,大多是加了小葱的,无论是煎,还是蒸,似乎都避免不了表面的小葱被煎煳或者蒸烂,成了难看的瑕疵。杭州的一道小吃,破解了这道难题。
它的名字很有意思:葱包烩。制作的方法很简单,将油条和小葱,还有卤水素烧鹅,一起裹在面饼内,在铁锅上压烤,或油锅里煎炸,乃成。据说这道小吃,是因为岳飞被害后,杭州有位面点师傅,用面粉捏了两个象征秦桧夫妻的小人,扭在一起,丢进油锅里煎炸,以解心头之恨,并取名“油炸烩儿”,烩者,桧也。这个春节档,电影《满江红》走红,岳庙周边的所有饭店和小吃店,也跟着热闹起来,几乎所有的游客,必点一道小吃,那就是葱包烩。
单说这道小吃,那是真配得上杭州名小吃的称号。味道你需亲自来杭州品尝,我就不赘述了,单说它的外形。做葱包烩的面饼需薄,薄如皮肤,吹弹可破。半根油条,一两棵小葱,对折,用面饼卷裹,铺放在特制的平底铁锅上,再用平底铁饼压扁,压实,翻个身,再压一遍,遂成。饼已淡黄,略带金色的部分,是被压扁实的油条,金色的四周,则是若隐若现的葱叶的绿,如二月的枝头,嫩芽的绿呼之欲出;亦如少年的肌肤,黄而红润的皮肤下,青筋游走,热血沸腾。至于小葱的白,已经与面粉的白,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你一定会奇怪,那么,小葱的香气呢?别急,待你咬一口,被面饼紧紧包裹住的小葱的香气和油条的油香,才会激发出来,弥散在你的齿舌之间。你坐上高铁,回到你的家乡,唇齿之间,一定还留存着它的香味。
其实,如果叫包葱烩,也许更贴切一点。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葱没外露,它将它的绿,它的白,它的脆,它的香,都完整地呈现给了你。
有时候,葱外露了,也好看。比如我家乡的一道家常菜小葱拌豆腐,白嫩的豆腐上,洒上小葱末,一青二白,多么纯粹,多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