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贤彪
时下,自驾车出门,不管路线熟悉不熟悉,都不必担心会走错路,因为北斗导航总会指引你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在现实生活中俯拾即是。
然而,调查研究中的“被导航”就不是那么美妙了!路线被规划,对象被圈定,一路层层陪同,结果翻阅的是“口径统一”的材料,听到的是“反复打磨”的汇报,看到的是“精心布置”的场景,得到的是“莺歌燕舞”的结论。如此调查研究,不仅难以看到真实情况,了解到真实民意,还会带偏调研的方向。
一名在某部委工作的干部讲述了自己的调研经历:到基层了解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沿着预定路线走马观花地看,只见村村有产业,发展很喜人。后来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和合作社成员促膝交谈,命令主义、种植跟风、销路不畅等问题才一一浮出水面。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后一次的“自选动作”,完全“被导航”,被牵着鼻子走,这次调研就可能面临泡汤的结果。所了解的情况注了水、掺了假,参考价值必然大打折扣,解决问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对于“被导航”后面的西洋镜及其带来的后果,一些领导同志并不是看不出来,而为何不愿当面揭穿并甘愿俯就呢?其原因:一则是图省事。一些人把调研当作负担,因有任务“压”着,不得不去调研。这种“被动”的态度,多是停留在只要交得了差就行,至于结果怎么样则“随缘”。二则是私心作祟。对于调研当事者信口开河的汇报,放大亮点、隐瞒缺点的表演,正合一些同志“抓典型、出经验”的心态,因此,不仅不当面指出来,还会给予“充分肯定”。如此,不仅不会得罪人,影响上下级关系,保不定还会总结出让人眼睛一亮的“典型经验”来,让自己的调研成果出彩。
然而,习惯于“被导航”式的调研,必然会带来“假调研”“作秀式调研”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还必然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因此,要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就必须理直气壮地对“被导航”式的调研说不,把调研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调研是件重要的事,不能应付了事。要充分认识到,今天,弘扬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就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联系群众,通过调查研究决策指导,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矛盾和问题。因此,要摆脱“被导航”调研,首先必须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亲自做调查研究,决不能假手于人。
调查研究是件细致活,不能粗枝大叶。有道是“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效”。要想摆脱“被导航式”的调研,就必须“蹲下去看蚂蚁”,用心思“解剖麻雀”。因为只有搞清微观,才能把握宏观,微观搞得越清楚,宏观决策就越明晰。调查不细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于没有调查。现在一些调研报告,常常会出现“基本上”“大体上”“大多数”等模糊概念,让人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其原因就是调研工作不细致,只能大而化之、概略瞄准。
调查研究是件自主活,不能听任摆布。调研离不开提前定好目标任务,对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对象、确定哪些重点、采取什么方式,列好调研细目、做好统筹谋划,以目标导向引领调研方向。但又不能仅限于此,还应该适当设置一些随机调研、“微服私访”,以便看到更真实的情况,听到更原始的民声。
实践证明,在考察调研过程中,惟有避免“被导航式”调研所误导,切实把紧主动调研的“竹竿”,才能使调研真正收到实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