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我们会结识许多朋友,但回过头去看,很多朋友都只会陪伴我们走一小段路,慢慢地就渐行渐远,天各一方了。唯有书这位朋友,一旦相交,便相依相随,共享地久天长的友谊。
出生在农村的我,儿时鲜有机会看到课本以外的书。第一次接触课外读物,已是上初中时的暑假。那时,父母每天都忙于农活,家里还在村头开了一间小卖铺,每逢暑假,看店的事情就落在我的头上。一个人守在店里,除了做作业,其余时间我都是默默地坐在那里,单调而漫长。
百无聊赖中,我从抽屉里找出一本书,封皮已脱落不见,页角卷曲着,纸张潮湿而泛黄,一副沧桑的模样。我翻开书本,立马被里面一个叫《蛇和农夫》的故事吸引了,读完一个又一个,心仿佛被精彩的故事钓进书里,甚至有人来买东西,我都没听见,只在顾客逐渐拉高的音量中惊讶地抬起头。在逼仄而燥热的小店里,在起伏而错落的蝉鸣声中,我看完了那本厚厚的书。长大后,我才知道那本书叫《伊索寓言》,那一个个寓言故事带我进入一个奇幻而瑰丽的新世界。
十七岁那年,我去异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饮食、全新的面孔与生活方式,加上严苛的入学军训,大学生活并不像憧憬中那般美好。幸好,我有书为友。我去图书馆借来三毛的散文集,在闲暇时分,一本本读下去。沉浸在三毛的散文里,仿佛跟随她的文字走遍南美洲的万水千山,目睹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随性生活,又像听一位姐姐娓娓道来她对生命和爱的思索。三毛的散文陪我度过了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也让我从此爱上了散文。那一行行至情至性的文字,宛如一泓泓清澈而甘甜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浸润着我的心灵。
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生活压力、流产意外、工作变动、产后抑郁等诸多问题一波又一波袭来,好像一群黑漆漆的乌鸦,将那些生活的片段搅得乌烟瘴气。然而,好在有书籍这一位良师益友,始终陪伴左右,它总是在至暗时刻给我带来光明与希望,在我困惑迷茫时微笑着递给我一个“指南针”。正如明代于谦所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籍就是这样一位老友,无论何时何地,它总是与我形影相随、同甘共苦。
回望自己的读书之旅,虽然儿时的我难得和好书打上照面,但总算有幸在青少年时期与书交上了朋友,并在一点一滴的光阴积累中成为挚交。感恩这位老友,一直不离不弃地陪在我的身旁,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饶,让我的心胸变得更加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