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5月2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死了都不被放过的士人

□彭耕耘

“文字狱”是封建时代当权者钳制思想、铲除异端、维护统治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手段。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最为兴盛,总数超过了170起,其中乾隆时期就超过130起。

文字狱的罹祸者,有的确实是借诗文含沙射影、讥讽时局、发泄不满,而在听不得杂音、容不得指责的封建语境中,这些士子便难逃遭受残酷打压和摧残的命运。但文字狱更多的是帝王权臣无端揣测、猜忌臆断的冤案,是官僚相互攻讦、挟嫌报复、牵强附会、罗织罪名、无中生有的权谋手段。

像“维民所止”,被认定为暗讽“雍正去头”。“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因为有“清”字,即被当权者认定是嘲讽清朝。“一把心肠论浊清”,被认定为对清廷有悖逆诋讪之意。这些论断,今人看来,纯属“想象力太丰富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些官员玩起文字“解读”,十分老练。文字狱成了他们用来打击对手、陷害他人、敲诈勒索的有效工具。清廷明知其中有枉屈的成分,但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为了巩固政权,仍然罔顾事实真相,大搞株连,“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一些士人死后都不得安生,遗骸还得被挖出来受辱。

清初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是位盲人,他想效仿“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花钱买了前朝的史稿,并招揽江南一带的才子补写崇祯朝和南明的史事。这部《明史辑略》刊刻后,被人举报为“逆书”。康熙二年,“明史案”一干涉案者70余人包括写序的、校对的、刻字印刷的、卖书的、买书的,在杭州城或被凌迟,或被杖毙,或被绞死。“主犯”庄廷鑨虽然在史稿付印前已辞世,但同样得受刑,“照大逆律,剖棺戮尸”,遗骸被挖出来戮戳砍砸。

明朝遗民吕留良生前写了不少反清的文章。有个叫曾静的人偶然读到了吕留良的文章,深感共鸣,即广泛搜集他的其他文章,还找到了吕留良的门生,共谋反清复明大业。后来他们一伙人被官府诱逼吐露了真相,事情败露,当事人被诛。清帝还不放过,认为根源在吕留良那里,命人把吕留良从地下挖出来又砍了一遍头,还株连九族,把吕留良家族人都给杀了。

尤为惨烈的是徐述夔诗案。乾隆年间徐述夔生前所撰诗作《一柱楼诗》,在身后由儿子徐怀祖刊刻流传。书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明日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诗句。到其孙辈时,有仇家发现后,如获至宝,即检举揭发“反诗”。乾隆认定该书多有“怀念前明、诋毁满清”之语,且语多愤激,应该治其重罪。徐述夔孙辈中16岁以上的男丁皆被斩首。徐氏父子被判“相济为逆”,虽然父子二人均已病故,但“仍照大逆凌迟律,碎其尸,枭首示众,以彰国宪,而快人心”。其时,徐述夔已死15年,徐怀祖死了1年多,均被开棺割下首级示众。

乾隆对徐述夔仍感怨愤难平,还迁怒到与徐有交往唱和的诸人。原礼部尚书沈德潜为该书作序,这位生前多次获得乾隆特别恩宠的诗坛泰斗,曾撰文称徐述夔“人与文章皆可为法”。“一柱楼诗案”发生时他已死十年,乾隆命追夺沈德潜的一切谥典官职,撤出乡贤祠内的牌位,销毁御赐碑文。

令人发指的文字狱惨祸,正反映了统治者的色厉内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文字的反应过度,对撰文者的残酷迫害,结果是急剧失去了民心。“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制造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腐朽衰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04版:都市·社区
   05版:热线新闻
   06版:经济·资讯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刺桐红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一朵小火
死了都不被放过的士人
母亲的菜干饭
杏花开
藏在球鞋里的孝心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