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5月3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尘世竹林
□陈佩香
(CFP 图)

同学常对我说,一定要去生养她的地方走走。对于同学的家乡,所有的印象都来自她的描述,来自县志的记载,或者来自朋友圈文友的分享。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我常还会有这样的梦想:老了以后,我要住到山里去。

当我走进同学家乡村子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便四处捕捉同学口中描述村庄的影子。房子建在沿路两旁,车辆经过的时候,可以看见白云之下露出一个尖尖的、弯弯的燕尾脊穿出竹林。

那时的天空,那时的天光,那成片的粉绿,划动竹林与风低语荡漾在过往的人间烟火里。在这逆光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幻影,我还来不及好好地回忆,同学便拉着我的手,小跑着,往竹林里走,边走边与我轻轻诉说着:

在竹林里嬉戏的光阴是我一生最温暖的记忆。老家房前屋后都是成片成片的竹林。林子里还有各种花草。每到春夏季节,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开得满园竹林,农村里的孩子也没有所谓的幼儿园可上,竹林便是我的幼儿园,在那里我辨识什么是车前草,什么是毛草根,什么是千里黄花……

竹笋不仅可以吃,而且外面的笋叶可以做成斗笠。更重要的是,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里,它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味,更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粮仓。我的母亲在每年清明过后,就会开始到家屋后的竹林去挖笋,然后还会自制成笋干,在那些没有竹笋可挖的日子里,竹笋依然主导家里的菜谱。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上学都要到镇上的学校,学校离家远的,就要寄宿在学校,每周末回家一次。那个年代的寄宿生,不像现在有食堂可以吃,或者有的父母还可以陪读,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照顾三餐。寄宿的孩子,每周背一袋米和一罐家里自制的咸菜就是一周三餐的口粮……

掠过这成片的竹林晒着太阳,我听着同学的诉说,一种清凉的记忆独自拉开年少时在竹林里寻觅竹笋的情景。

儿时居住的家,房前屋后也是几座小山。祖辈们在山上栽种一棵又一棵竹子,时光见证了一棵又一棵竹子繁衍出棵棵竹笋长成青竹,再成竹林。最大的喜悦是在竹林里玩耍突然发现冒出来的竹笋。尖尖的、毛毛的、紫紫的隐隐约约藏在杂丛中,拿个棍子轻轻地把枯枝腐叶往两边剥开,一株嫩嫩的笋儿便羞答答地露了出来。

小时候一点也不珍惜大自然馈赠的美味。笋成了餐桌最固定的一道菜,从春到冬,一年四季占据家里菜谱的主要地位。那时的我不是很喜欢吃笋。笋对我来说太平常。想吃笋也很容易,就算错过了春笋,还有冬笋、甜笋、苦笋、小笋等等。可笋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如同一位功臣,守护着一家老小度过那贫瘠的岁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不是我们也都老了?此时,我们都离开生养我们的那个小村庄,走向了城市,却越来越喜欢吃笋,总会在水泥钢筋的火柴盒里寻找阳光月光、雨水和风霜,透过竹林,揉搓成层层叠叠的日子里梦醒梦睡。

远去的记忆,远去的故事,远去的光阴在我与村子这片竹林的转弯处洗了一脸,成为另一种静默。我和我同学安静地走着,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没有震耳欲聋的商贩讨价还价,没有混杂着尾气的气味。有的是迎风而来空气里那一缕清甜,闻着这一缕清甜,我不断修正自己的感受。

我忽然发现我想要这样的生活,可以在这个平静的满是绿色的季节里,怀着平静的思想开始与自己对话:“竹林,再见。记得下一个浅秋的时候再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都市·民生
   04版:都市·社区
   05版:热线新闻
   06版:经济·资讯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刺桐红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芫荽的味道
堂前燕归来
童年拾遗
尘世竹林
最美科技蓝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