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王少山

小时候,家里墙壁上总挂有各式各样的“箬”(斗笠),那是大人们外出干农活的防晒用品。

那时的“箬”,大多是竹编的,也有用麦草、蒲苇叶编织的。“箬”上表面往往以纵横交错的麻绳固定,呈现环绕型、辐射型及螺旋形。有镂空的“箬”,也有密实的“箬”,镂空的可以防晒透气,密实的可以遮风挡雨,而且农忙时的片刻停歇,取下“箬”可以扇风纳凉。“箬”的颜色,一般是天然的淡黄色,也有棕黑色、土褐色。为了延长“箬”的使用寿命,往往会上“光油”(一种透亮的油漆)。“箬”的两侧有两条麻绳或彩绳,以系在佩戴人的下巴,免得被大风刮走。

农闲时,阿母终于买来了一顶编织精美、结实牢靠的“黄金箬(黄斗笠)”。“箬”中部锥形隆起部分,称为“箬头”,最顶端是球状的“箬顶”,下面环绕部分称为“箬舌”,然后以粗壮结实的“箬沿”收边。“箬头”与“箬舌”,编有或绘上绿色藤蔓,并点缀着若干小红花。因漆上油漆,显得铮亮、艳丽,凑近一闻有淡淡的“桐油”香味。阿母摘掉“箬”上面原配的艳丽塑料花,改用别针将田间地头摘来的“仙卜花”(栀子花)或不知名的香味花草,串起并挂在双侧耳朵上方“箬”的下表面,微风起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阿母又去掉“箬”原配的绳索,换成自编的彩绳,挂上自个的装饰物……

“年兜”(年关)近了,为了与“黄金箬”配套,带着我们到镇区置办年货的阿母犹豫再三,终于买下一条心仪已久的“番巾”(花头巾)。一回到家,她便取出新买的“番巾”,一会儿迎着太阳光,一会儿背向太阳光,不停地比画着、抖动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意。不一会儿,只见阿母披上新“番巾”,戴上“黄金箬”,对着橱镜,不停地拾掇着、摆弄着,惹得一旁的阿妹也不停地跟着转身……

从此以后走亲戚,阿母都会戴上明晃晃的“黄金箬”,披上俏丽的“番巾”,领着又蹦又跳的我们走在乡间路上……

农忙时节,骄阳之下,阿母戴着老旧的“箬仔”,披着泛白的“番巾”,领着我们在无边的稻田里割稻、打稻、挑稻……由于常年包裹着“番巾”,阿母脸庞黑白分明,露在外面的脸庞微黑透紫,“番巾”包裹的脸颊里边异常白皙。时常瞥见,湿透的“番巾”紧贴住阿母的脸庞,股股汗水顺着“箬绳”滴落下来……

多年之后,老家墙上的“箬”,早已褪了色,断了绳,破了洞,塌了顶,散了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民声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民生
   06版:经济·资讯
   07版:台商投资区·要闻
   08版:台商投资区·综合·民生
   09版:台商投资区·经济·资讯
   10版:台商投资区·文体·副刊
   11版:地方新闻
   12版:热线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刺桐红
   15版:综合新闻
   16版:要 闻
霞陵溪上习武人家
一代人的记忆
煤油灯下的母亲
校园即景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