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爱笑,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不管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遇见糟心的事儿,都爱上我们家跟母亲唠一会,走的时候多半都会转忧为喜。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每次放学回家,家里总有我不熟识的人,有些来的人我想打招呼却不知道怎么称呼,不打招呼又显得没礼貌,每次只能尴尬一笑。而这时对方总会说:“哎呀,嫂子,这丫头随你呀,见谁都笑,长大一定也是个有福气的姑娘!”
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里嘀咕:这到底什么是有福气?母亲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家里的、地里的,还要听这些唠唠叨叨的女人们倒苦水,如果这样算是有福气,那我才不要呢。
直到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坐在门口偷偷听她们谈话。那个我叫她婶婶的女人一边哭一边说着家里的鸡毛蒜皮:“婆婆天天含沙射影地嫌弃我,男人也不吭声,小姑子更是处处挤对我。嫂子,你说我嫁过来就是来受气的吗?这日子没法过了……”我探着头偷偷看我妈,只见她递了块手帕在婶子手里,轻声说:“谁家的日子轻松啊?你看那大花,天天带个憨儿子,人家不还是把一个家收拾得利利落落的?这过日子啊,你不能只看短处,你婆婆跟姑子是嘴碎了些,可哪次你在外面受了气,不是她们帮你找补的?咱要记人好,多想好的地方,不就没那么难了?”
那时候,我虽然不是非常明白母亲的话,但却记住了她说的“多想好的地方”。
中考那年,我没考上重点高中,天天在家唉声叹气,觉得前途一片迷茫。有天傍晚,母亲端了一碗鸡蛋茶进来递到我手里说:“没考上市里的高中,就在我们镇上的学校上,离家近还能常回来看看。我都打听了,我们镇上的高中也有考上好大学的。逢事儿啊不能只看短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儿十有八九,那我们就看看那一二,这样不就多开心一些吗?”后来,我去了普通高中的重点班,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因为我一直记着母亲话,心胸也慢慢开阔起来。
长大后,我读作家林清玄的书,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朋友买了新房子,请他题几个字挂在客厅墙壁,他写下:常想一二。他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
突然就想到那年母亲跟我说的话,竟然有八分相似。常想一二,才更容易快乐。我的母亲写不出优美的散文,也不懂什么心理学,按她的说法,她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活给的“偏方”。
真庆幸,我从小就受母亲“快乐偏方”的影响,也成长为了一个爱笑的姑娘,常常欢喜于自己拥有的那一二,在寻常的日子里遇见浪漫和惊喜。
人生乾坤大,微笑岁月长。满腹酸甜苦辣,何不来一碗快乐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