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真的好美,曼妙的身姿,鲜亮的服饰,黄斗笠上贴红花,民主肚下系银饰,行走在海天之间,流动于诗行画布。她们像从传说中走来,绣在岞海边上,使得这一片海域多了一份让人牵挂、令人神往的传奇色彩,我称她们为女儿花。
这些女子来自大岞,一个位于崇武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的渔村,这儿是“惠安女”的集中居住点,这群海的女儿在岞山岬角,身着传统服饰,辛勤劳作,田间或海边,处处都闪现着她们独特的身影。迷人的是那头巾一包,斗笠一戴,将半张脸遮住;迷人的是那短窄上衣,贴合身段,将肚脐全然露出;迷人的是那深黑折裤,腰头银链,裤腿飘荡随性……要说惠女传统服饰的来历,多少学者将之和古代百越族做了联想,在大岞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增添了其古老的神秘色彩。
每逢重要的节日,大岞的惠女常梳着蝴蝶型的发式,这发饰类似古代百越族的族徽或图腾,在大岞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为数不少的石锛、石斧和陶片等古人生产、生活资料更佐证一点:两千多年前的福建地区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当然,也有不少人把少数民族服饰和惠女服饰作比较,认为惠女服饰的主流是源于南蛮的“苗瑶系”,然而这些传说和猜想并未得到确切佐证,只是当我们把苗族、瑶族、黎族或彝族的图腾和惠女服饰的图腾摆在一起时会发现,这其中确实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而更有一个关于惠女服饰的悲伤传说。相传南宋末年,李文会来小岞隐居,临行时却把从海南强行抓来的黎人贵族康小姐纳为妻(另有一种说法是小岞出了个大宰相李文会,他告假返家省亲途中为给自己二儿子选女完婚,强抢浙江宁波的康员外之女康小姐,并逼迫其与二儿子成亲),婚后两人虽育有子女,但康小姐是被迫出嫁,始终心怀怨气,待到自己女儿出嫁之时,她便把女儿打扮成当年自己被劫时的模样,借由此表达内心的不满,而为女儿戴上的厚重银镯,则象征自己当年被抢时所戴上的镣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康小姐为女儿的打扮之举反而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后来演化为惠女服饰,而大岞和小岞服饰相似度极高,惠女服饰背后的众说纷纭更是增添了其传奇色彩,传说带来的凄美之感更让人对之心生爱怜。
我曾带朋友来大岞村体验这儿的民俗风情,虽说渔村文化、岞山八景亦风光独到,但是当看见身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子,众人感叹之情溢于言表,没有体验或了解惠女服饰就等于没来过大岞。大岞的惠安女,就像绣在海边上的女儿花,一朵朵簇拥着,美与之共存于山海间,令人心驰神往。
对作家而言,书写故乡是必经之路,并非只有远离故乡,任乡愁浮游心头才能写好故乡,“近乡情更怯”似魔咒般让每个身在家乡的人提笔作难,但执笔书写更显爱乡情深,即便笔触见拙,赤子的一片真心亦可成为美谈。
其实已数不清有多少关于惠女服饰的文章论著,也数不清有多少关于大岞渔村的诗篇佳话,只是爱乡之情不能自已,一提起惠安女,提起大岞村,内心那澎湃的浪花便簇拥而起,化作一个个身姿优美的女子,她们身着惠女服饰,穿梭于靠岸的渔船间,挑起沉重的扁担,走进乡间小道,走进我深处柔软的记忆……
乡村名片
大岞村
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崇武(国家)中心渔港所在地。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以及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泉州市首批乡村记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