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9月2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悠游金鱼巷
□李伟才

夜晚八点来钟的古城,对于泉州人来说,夜生活刚开始。吃完晚饭后,大家坐在门口空旷处的石条上,或拿几把竹椅随意搁置在石埕上,不一会儿,乡里邻居,便会坐满,大家聊着古城里一天发生的奇闻异事或其他八卦,风儿轻轻,不时笑声荡漾……此情此景,已是金鱼巷新的日常了。

经过“微改造”的金鱼巷,还保留着烟火味和闽南古早味,闽南建筑罗列其中,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这条270米长的石板条路上,铺的石料有旧石窗框,有旧石门柱,有旧台阶石,还有础基石……这些石料大部分是从其他拆迁地买过来的“旧货”,颇有些年份了。不同的石板,展示着曾经的沧桑、曾经的繁华,旧时光在这里交织,再次焕发光辉。

社区营造专家夏铸九说:“放在邻里过道或拐角的一条石凳,可以成为人们谈心的桥梁。”以前在农村,邻居之间串门、聊家常是每天的重要活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家都住在“盒子”似的套房,邻居之间缺乏沟通,串门的更少了。所以,在泉州古城的房屋空旷处,随意置放的石条、石凳、石墩,都能成为各种话题的聚集处。在这里,石头是软的,是温暖的,是有温情的。

走进李功藏故居,沿石板条子路往里走,首先看到一棵大树,树下环绕着石条石板。屋主人和两三邻居正惬意地围坐着泡茶、聊天。

金鱼巷的市井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城市经济发展或城市改造的影响。几年前,我陪中国美院团队踏勘古城时,金鱼巷有几份破败、萧瑟的味道,没什么人气,显得寂寞和无助。那时,能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几家店铺,店铺改成艺术空间,展示着一些当代艺术或文创产业,给古老又破败的小巷,提升了一丝生机。那时,我还想不通,短短的小巷中怎么会有这些艺术点缀呢?后来,我到古城办挂职,才知道她承担的义务和分量——这是一处青年创客孵化空间,几个月更新一批。一批人带动一批文创产品的开发、制作与销售,甚至形成一批文化品牌!再后来,此处成为泉州古城青年创客孵化基地。以此成长了不少创业者,已分布在古城其他角落,承载着使命担当,展示着新的角色,体现着新的力量。

在金鱼巷中间部位,有一条通往八卦沟的支巷,也叫“一米巷”。改造前,两堵墙都快倒塌,中间只能用木棍横顶着,不至于马上倒下,人们都不敢经过。为了保持巷道肌理的原汁原味,施工人员在改造时,把砖、石先逐一编号,再卸下。待重新加固或浇筑稳当后,再放进石料,贴上旧砖。如今,重放光彩的“一米巷”,依然保持墙基础以石块、墙身以红砖为主,呈现独特魅力,成了“网红墙”。特别是夜晚的灯光映射下,一种时光穿越之感,扑面而来,让人如临仙境一般。

在金鱼巷,有好多堵“出砖入石”的墙体。这种置于古厝外墙的砖石结构搭配的形式,其实就是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交垒叠砌,构筑墙体,其中砖比石头微凸,红白相间,呈现了一种不规则的美,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一种随意率性的美。闽南人将“出砖入石”雅称为“金包银”“百子千孙”,美好的寓意与建筑相结合,成为闽南人心之向往的信念与追求。

经过改造的金鱼巷,管线全部下地,这对比之前小巷“蜘蛛网”遍布、有碍观瞻,效果是很明显的。置于排水沟上方的雨水沟石盖板,上面镂空雕刻着金鱼的形状,每块石板有四条金鱼,中间还有一条竖杠,这样做,感觉除了美观以外,应该还有下雨时排水量大小、速度的考虑。如此,走在雨中的你,在小巷里,朦胧间,你会看到小巷道中游着许多金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观点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民生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智汇
   10版:热线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刺桐红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每日佳句
闪烁光芒的洪富故居
悠游金鱼巷
竹下清风水如蓝
柿红满庭秋
明月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