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秋,岁岁月明。今年中秋节与教师节喜相逢,特别有意思,在我看来,又特别有意义。我到香港定居之前,在内地当过几年老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是我人生旅程美好的篇章,留存许多美好的记忆。
每逢中秋,望月思远。我在闽南农村出生、长大,祖父是华侨,曾祖父是乡村著名的私塾先生。一百多年前,曾祖父在自家房舍开馆讲学,房子的前面部分用来自住,后厅用来教学,曾祖父把后厅取名“后馆”。上中学时,我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馆”其中一个解释是:“旧时指教学的地方。”看了此解,我对曾祖父油然而生无限的敬意!试想想,一个多世纪前的农村大多数是文盲,孩子很小就下地干活,有几个能够读书?有多少农民有条件送子女上学?父亲曾经告诉我,曾祖父的学生,有免费的,但大部分家长送来自己地里种出的地瓜、蔬菜或其他农作物,作为学费,很是清贫。从曾祖父算起,前后历经五代人,“后馆”一词成为记录我家家风与岁月最深情的语言。我本教书匠,我一小侄女今年大学毕业后当上中学教师,全家上下欢天喜地,喜欢当老师成为“后馆”子孙后代骨子里的文化传承。
清月如水,梦牵故园。如今,我老家的“后馆”还在,经受风雨侵蚀,祖父、父亲几度修缮,再后来修缮不了,在父亲手里重建。重建时,父亲亲手绘图,尽量保留原来“后馆”的格局。现代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小弟自个兴建更新更好的房子,“后馆”目前已经不住人了。我长年出门在外,新冠疫情前每年中秋节都会回老家过节,每次回老家都跟做客一样,来去匆匆。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曾祖父教过书的“后馆”坐坐,长条板凳是祖父那一代留下的。不知道当年祖父是否也坐在板凳上听曾祖父讲授之乎者也?坐在老板凳上,我仿佛远远地听见童声在朗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总觉得琅琅的读书声一直回响在“后馆”,回响在我耳旁。
中天月圆,人间静好。于我,今年的中秋与往年不一样,思念与感恩撞个满怀。虽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已经远去了,面对天上那一轮圆月,思念依然无尽。睹月思人,在怀念先人、思念家人的同时,心里又充满感恩,感恩时代,感恩岁月,感恩人生路上所有的遇见,也感恩本世纪第一次教师节遇见中秋节。教师遇见皓月,便是园丁遇上尊崇,更是一次邂逅与浪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满载温馨温情的中秋月从唐诗宋词里翩翩走来,洒向人间。在中秋节的诗情画意里,在花好月圆、千家万户共享天伦的时刻,我们每一个人,自然会把心中那份最美的祝福送给自己的恩师,送给亲人。
丹桂飘香,窗前明月,祝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亲朋好友百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