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默读佛岭
□陈仁梓
佛岭村(作者供图)
更多征文作品,请扫描二维码阅读分享。

读懂佛岭村的前世今生,一定要从她的古厝读起。

龙楼堂在第一章。它那3000多平方米的建制规模,加上叶氏祖厝的身份,无疑成了佛岭村的厝中之王。翻开族谱,一些关键词句映入眼帘:宋景炎二年,叶氏先人为躲避战乱,由仙游古濑村逃难于此,见此地山清水秀,便定居下来……叶氏宗亲特别重视血脉亲情,每年农历七月,都会来这里祭拜祖先,相当热闹;很多族亲还一起起大厝,聚居生活,方便照应。

早些年,宴请都需要在厝内打点,费时费工,但绝对是一件盛事。佛岭人家传承齐心协力、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每当有人宴请时,亲堂们就尽当己事,帮主人谋划、落实。宴请前一天,主人早早地叫上几个堂亲,将胖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抓头揪尾、连拖带拽,强按到早在院子里候着的猪架上。霎时间,“咦咦咦”的猪叫声惊雷似的响起来,传出庭院、越过稻田、飘到对面的青山……杀血、下水、烫毛、翻身、去毛、剖腹,一切都在专业人士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天渐渐亮了,主人也将“战场”转移到厅堂。他同几个年轻人一起,在厅头摆上两三张八仙桌,这张记账、那张泡茶,另一张供客人吃点心。大伙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宴请当天,宽阔的厅堂、阁楼的卧房都摆满了不同规格、颜色各异的八仙桌。霎时间,古厝变成了独具风情的餐馆。主人拿来笔,写写画画。不一会儿,一些桌子便被粘上“某伟”“某举”等字样的小红纸。那是从邻居家里借来的“证据”。

一波又一波的亲朋好友,在主人和堂亲们的引导下,陆续坐下。主人家坐主桌,堂亲们则见缝插针,分坐在每一张餐桌上,负责端盘送菜工作。他们就像传输带,一盘盘山珍家禽、一道道美味佳肴被他们输送到各个八仙桌上。随着一句“开动”,筷子从四面八方伸来。顿时,碗筷声、吞咽声、夸赞声响成一片……

第二章则是福美堂。它是著名华侨叶乃矧的故居,村里的老前辈们经常谈起。

听说,叶乃矧从小就跟着亲人漂洋过海做橡胶生意。发家致富后,他便回国建造福美堂。不仅如此,他还捐资兴办了国宝南阳小学。再后来,他活跃在东南亚一带,凭借自己的人脉和社会地位,为县里的抗日事业捐钱筹资,略尽绵薄之力。他的后人将它重修改造,那二进二层的建筑规模,像极了村里的“高富帅”。如今,福美堂傲然挺立在佛岭的土地上,静静诉说着叶老先生爱拼敢闯的闽南精神以及他热心抗日事业的爱国深情。

时代在变迁,福美堂的身份也随之改变,村里人给了它不同称号:佛岭银行、佛岭公社……长辈们在这里商讨、决策乡里的大小事宜。一个个重要决定、一桩桩科学规划、一条条幸福之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每每走进福美堂,长辈们总会如数家珍。我顺着台阶走到厅堂,两侧工工整整地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在这偌大的厅堂里,我仿佛看到先贤们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开着会。如今,那八个大字被黑熏木包围着,越发显得精神、夺目。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记忆。逢年过节时,人们在福美堂前宽阔的庭院播放着露天电影,十里八乡的人们聚在一起看电影。那会儿,《妈妈再爱我一次》风靡一时,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赚足了我们的眼泪。学校还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就是在那时候,我的心底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再后来,年青一代逐渐到城里定居,难得回来。60多幢百年古厝在佛岭大地静默。然而,乡村振兴吹来了佛岭古厝的第三章。以福美堂为代表的一批佛岭古厝,传承先贤敢拼敢闯的精神,几经努力,一改颓然旧象,焕发出新活力:屋外白墙为裙,黑瓦屋顶成帽;屋内仿造苏式风格,一步一景,清新雅致。龙楼堂集中展示了叶氏源流、家训家风,更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把闽南陶瓷、剪纸、香道等非遗文化元素兼收并蓄,成为宣传佛岭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

看着“意气风发”的古厝们,我读懂了佛岭。

乡村名片

佛岭村

国宝乡政府所在地,是该乡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村里有百年以上历史建筑67座,格局完整,宁静古朴。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民声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民生
   06版:热线新闻
   08版:台商投资区·综合·民生
   09版:台商投资区·经济·资讯
   10版:台商投资区·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资讯
   12版:经济·财富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教 育
   15版:清源·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闽南蒸肉丸
每日佳句
默读佛岭
村口的木麻黄
冬至印象
日历牌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