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通电话,寥寥数语,惊起的却是我心底蛰伏的情感。
我六七岁时,父亲在茶厂上班。每次最开心的莫过于父亲下班回家时,总能从他的黑色皮包里翻出各种好吃的:花生、绿豆饼、糖果……遇上周六,父亲便用他的自行车载我去茶厂和他同事的孩子玩。有时出差,便会带回来各种惊喜,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广州,给我带回来一件漂亮的外套和一条亮晶晶的小手链,我格外喜欢,迫不及待地穿上那漂亮的外套,戴上那条亮晶晶的手链,在小伙伴们面前炫了一番。在伙伴们羡慕的神色、啧啧的称赞中,我成了“骄傲的公主”。
那时,只是欢喜,还不懂父亲对子女的爱。
上学后,每次领书本回家,父亲总会用牛皮纸细心地根据课本的大小帮我折成书皮,帮我包好,然后郑重地在“书皮”上写着诸如“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字样,接着写上我的名字。一遍遍叮嘱我要爱护书本,好好学习。那时还不懂得父亲对子女的期望。后来,每当我期末拿回奖状后,父亲便一脸骄傲地把它贴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将我转入一所当地教学质量较好的侨办学校学习,花费不少。彼时大哥在上大学,家里的生活越发拮据,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已无法负担一家的生活了。再三考量,父亲决定回家研究茶叶,自主创收。他承包了一片茶园,利用早些年他在茶厂工作的经验,开始制茶。那些年,是父母最辛苦的时期,一到茶季,每天起早贪黑,一边上山指导采茶工们采摘要“三叶一芽”,又忙着回家晾青、摇青,一边又要售卖当天制成的毛茶。不管茶叶价钱是好是坏,从未听父亲埋怨过什么。记忆里最深刻的画面:昏黄的灯光下,父亲弯着腰从摇青机里把摇好的茶青大把大把地捧到了茶筛上,布满老茧的手仔细地翻着茶青,摊平整、均匀,再一箩一箩地放上茶架。直到这一切都完工了,才直起身子歇歇,点上一根烟。昏暗的灯下,缭绕的烟雾中,父亲布满血丝的双眼写满了疲惫。
那时年少,只是觉得双亲的身形越发消瘦,却不懂父亲的那份艰辛与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几年,茶叶市场格外好,家里的经济也渐渐好转,父亲在制茶方面已小有成绩,茶叶热销,大大小小的奖状挂了一墙,还接受电视台邀请开讲座……父亲始终没有忘记一个制茶人的初心,坚持传统手工制茶,致力品质好茶。
我大概懂得了父亲心底的那份坚持:坚持自己想做的,做好它。
年岁渐增,忙于工作与孩子,与父亲的交流似乎少了。每次回家,父亲就亲自下厨,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听他与母亲说着菜咸了还是淡了,汤里葱放多了还是少了。这是多么平常而熟悉的画面,在这平常而不经意中,几十年的光阴竟已悄悄溜走,一抬头,发现父亲已是白发苍然。
一时间,感慨万千。潜藏在我脑海中的:父亲骑自行车载着我的画面,为我包书皮的画面,送我去外地上学的画面,竟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了……